专栏专项

Special Columns

专家教师说课堂 | 管理学院符太浩教授:五招并举,让大学课堂教学更精彩——以《管理学原理》课程教学为例

发布时间:2021-11-19 10:00

课堂教学在大学教学评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。如何搞好课堂教学?我认为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主体、以教师为主导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、以教学方法为羽翼、以教学效果优化为旨归的教学理念,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位老师、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中,让大学课堂变成教学相长、师生共进、教乐并举的精神殿堂。


640.jpg


以学生为主体

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,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认识主体,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,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作用,体现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参与。根据我国对教育目的的设定,一般的教育目的是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”,高等教育的目的是“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高级专门人才”,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人。因此,大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,一定要降低身段,学会换位思考,以学生为本位,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教学。


640 (1).jpg


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很少接触管理学知识,更没有管理实践的历练,在管理领域处于“零基础”状态,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讲述理论,要用管理案例、生活实例去诠释理论,让《管理学原理》成为人人听得懂的课程。

有的老师喜欢宏大叙事、体系建构,讲课时不看教学对象,不顾学生实际,虽有满肚子学问,但三寸之舌仅是自说自话而已。


以教师为主导

中国传统文化对“师者”的定位是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,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言传身教,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,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惑。这一定位的合理之处,就是揭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:掌控课堂、把控教材、引领学生。在《管理学原理》课堂教学中,只有教师才能将诸多教学元素串连起来,并在其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。因此,教师要树立全面的课堂教学观,灵活处理教材,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,精心设计教学内容,合理选用教学手段,帮助学生掌握好管理基本理论、基础知识和一般技能。


以内容为核心

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处于“王者至尊”的地位,要求任课老师把教学内容设计当作核心对待。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,《管理学原理》任课老师在课堂内容安排和课堂讲述过程中,一定把握好难度、深度、广度、高度、强度、精度、温度这些关键性指标,还要关注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和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。


640 (2).jpg


比如,在讲述“领导权变理论”时,可以将这一理论的精髓与中国共产党“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相贯通,让学生站在“一切从实际出发”的立场,更好地去理解“因时而变、因地制宜、因人而异”权变管理思维。

再如,讲述管理思想发展史的时候,可以根据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查尔斯·巴贝奇和罗伯特·欧文开创的管理科学化和人文化路线作为基本线索,思考其后的管理理论的嬗递规律:大致按照“走钢丝”的模式,或偏执于科学和人文的某一端,或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。据此,学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。


640 (3).jpg


以方法为羽翼

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,推动了教学手段的不断翻新,带来了课堂教学的“革命”,但也让部分教师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选择中产生了一些困惑。

有的老师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里,开足马力,轮番上演“十八般武艺”,多种教学手段并举,老师眉飞色舞,学生哈哈大笑,课堂气氛热烈。但事过境迁之后,却是红尘梦落、繁花散尽,学生收获的“干货”并不多。而有的教师只精选一两样新式教学手法,并将其与重视语言感染力、重视逻辑思维的传统教学方法紧密结合,用知识、思想实打实引导学生思考、进步,反而能让学生终身受益。


640 (4).jpg


《管理学原理》的教学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,积极采用教学新方法、新手段,更好地呈现管理学的教学内容。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也应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、教学手段的关系,把握好以下分寸:教学内容是根本,教学手段是辅助;教学内容是目的,教学方法是手段;形式要紧跟内容,手段要服务于目的。


以效果为旨归

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,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效。教学效果关乎教学评价的关键指标:老师的业务水平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态度;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;学生品德、智力和体质的基本情况。《管理学原理》的课程教学,一定要根据学校本科教学评估的相关要求,围绕教学效果的优化开展活动,任课老师应主动征询学生的意见,虚心听取专家的建议,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严格要求自己。课堂有亮点,老师有成就感,学生有获得感,是管理学课堂教学的最终追求。


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,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,精心设计教学内容,不断更新教学方法,不断追求课堂教学效果,教学相长,内容与形式统一,最后落实到以“学生发展”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。由此,大学课堂会变得更为精彩,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目的也能得到很好地体现。